公司动态

关注 | 建设海绵城市从“吸纳”生态治水理念开始

发表时间:2020-04-30     浏览次数:    

在拯救地球未来的攻坚战中

面临着诸多环境问题的中国

是一个重要的战场

而如今在中国发生的一切

正改变着世界格局

此前中宣部推广局的记录片

《绿色中国》里记录了他们

对环境保护所做出的贡献

用沙滩取代混凝土河堤

用空中走廊连通两岸

让城市与自然和谐相处

......

海绵城市,听起来陌生,解决的其实还是城市里的老问题——水。简单来说,就是通过“渗、滞、蓄、净、用、排”等工程措施,让城市变得像会吐纳的海绵,下雨时充分利用湖、塘、库、池等空间吸水、蓄水、渗水、净水;在工业、农业等生产活动有需要时,及时释放出雨水和再生水;优质地表水则用于居民生活。一言以蔽之,就是构建城市“自然蓄存、自然渗透、自然净化”水资源的功能,变“工程治水”为“生态治水”。

光谷生物城3.jpg

水体生态工程/春晖园林

从“工程治水”到“生态治水”,从字面看只是一词之差,理念上却有天壤之别。也正因此,海绵城市这个通俗形象的概念,还有一个专业称谓:低影响开发雨水系统。何为低影响开发?从这一理念最初在美国的实践看,就是用更接近天然水循环系统的绿地花园等“绿色基础设施”取代钢筋混凝土的“灰色基础设施”,从而让社区天然具备调蓄雨水、防洪排涝的功能。这种“绿色基础设施”延展到整个城市,就成了澳大利亚的“水敏感城市设计”、英国的“可持续排水系统”、荷兰的“海绵城市”等。

 

由是观之,以“生态治水”为理念进行“低影响开发”,可以降低城市建设对生态系统的冲击和破坏,提高城市基础设施应对自然灾害的“弹性”;可以避免城市开发和环境治理过程中华而不实的“造景”运动,从而提升万千百姓的幸福指数。

1.png

水体生态工程/春晖园林

理念是实践的先导,思想是行动的指南。当海绵城市建设的蓝图徐徐展开,我们不妨一边“甩开膀子”一边喊响“号子”,至少让更多人、更多地方充分“吸纳”生态治水理念,让海绵城市建设理念在全市范围内得到推广。一方面通过严格执行海绵城市建设要求,将新建项目打造成“绿色基础设施”,夯实海绵城市的基础;另一方面通过在已开建的项目中运用相关技术,多少补上“灰色基础设施”的欠账,不给海绵城市建设留下死角。

 

在“生态修复”上升为国策的今天

我们正通过技术

解决一系列生态与文化难题

并取得了快速的进步

生机勃勃的自然

是城市强大的根本

如果我们可以使世界变得更绿

中国人将得到更多的尊敬

返回上一步
打印此页